跨时空“数学对话”!阳光学院何吉欢教授受邀担任国际对称会议共同主席并发表主旨报告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5/19 | 点击:

5月16-19日,由国际学术出版机构MDPI主办的“Symmetry 2025-第五届国际对称会议”在杭州启幕。本届会议以“对称与跨学科创新”为主题,特邀蔡荣根院士、张继平院士及《Symmetry》主编Sergei Odintsov作大会主题报告,阳光学院何吉欢教授担任会议共同主席,深度参与这场国际学术对话。

作为聚焦对称性理论前沿的全球性学术盛会,该会议自创办以来便成为数学、物理、工程及计算机科学领域学者的思想碰撞高地。本次会议精心策划了六大主题分会,横跨物理学、数学、化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对称的应用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搭建一座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来自全球各地的学术领袖、青年学者、学生、工程师将汇聚一堂,共襄这场思想碰撞与知识交融的学术盛宴。

会议期间,何吉欢教授发表题为《古巴比伦算法、中国古代算法的现代数学解析及应用延拓》的主旨报告。他以现代数学框架为"文明解译器",对古巴比伦泥板中的数值算法、南朝数学家何承天的"调日法"展开跨文明比较研究,揭示古代算法在逼近理论、数值优化等现代领域的原生智慧。其研究不仅为阳光学院在数学史与现代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确立学术坐标,更以“古算法新诠”的方法论,为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密码学等前沿领域提供了跨学科启示,展现出跨越千年的算法智慧共振。

何吉欢教授的研究成果如同一把精密的“文明钥匙”,打开了古代算法体系与现代科技的对话通道,这不仅是对人类文明遗产的深度致敬,更是一种突破学科边界的创新方法论。从刻写在龟甲上的算筹符号,到泥板上的楔形数字密码,何吉欢教授团队的探索正让这些沉睡千年的文明符号,成为照亮未来科技之路的思想星火,在跨时空的学术对话中续写人类智慧的新篇章。(供稿 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