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
发布日期:2012-07-30   点击量: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创办于2001年,由福州大学和阳光城集团联合办学,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独立学院,2003年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

2011—2012学年,学院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相关文件精神,在福州大学和学院董事会的领导、关心、支持及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底,学院及14个专业以出色成绩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专家组认为:“阳光学院办学十年来,充分利用福州大学与阳光城集团在师资、教学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大建设与改革力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学院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一、凝练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

学院深刻把握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致力于对办学目标和办学方针等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索与思考,制定了《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五年规划(2012—2016)》,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创百年名校,建成理念新、机制活、质量高的现代大学

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办学方针: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服务海西

人才培养方针: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多样发展,重在素质

人才培养核心价值:责任、真实、阳光

二、稳定办学规模,优化办学条件

学院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加大建设投入,优化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稳定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126人,22个专业,涵盖经、管、文、法、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2011年新增美术学、文化产业管理2个专业。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院现有教师45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84人,占比40.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71.3%。其中,专职教师272人,教授29人,副教授33人,讲师121人。

办学条件日趋优化。共有各类实验室51个(公共类实验室3个,法律类1个,理工类28个,经济管理类7个,人文艺术类12个),其中商务综合实验室、数字模拟法庭、网络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心理实训中心、电脑音乐制作室、录音棚等实验室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学院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生均设备值达5480元; 3.3万平方米的实验中心大楼及学术交流中心、音乐厅等已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图书馆面积2.23万平方米(含在建),自有馆藏图书逾46万册,生均年进书量达8册,同时共享福州大学图书及数据库资源;启动“数字阳光,智慧校园”和校园美化绿化工程,校园环境优美。

三、加强专业建设,互补关联发展

学院充分依托福州大学等在榕高校的优势,聘请一批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担任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实施“母体哺育、关联拓展、专家主导”专业建设方针,为学科建设打造坚实的基础。

专业互补关联发展。学院现有的22个专业,分布在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理学、工学和法学等门类中,初步呈现出“学科关联发展、多专业互补”的态势。

专业分方向培养。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变化,部分专业学生在低年级以大类培养为主,高年级分专业方向实行“小班上课,分方向培养”,使学生所学更贴近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各专业认真制定《专业修读指南》,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信息、专业特色等作详细介绍。(学院分方向培养情况见表1)

表1 阳光学院专业分方向情况

专业

分方向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工程

软件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嵌入式系统

物联网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

现代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

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工程

交通土建

工程管理专业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应用心理学专业

人力资源保障与人才测评

心理咨询与心理测量

应用社会心理学

行政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传播管理

文化经纪人

美术学专业

绘画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工商管理专业

企业管理

高端酒店管理

电子商务

网络推广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金融学

金融理财与服务

金融分析与管理

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

翻译

英语教育

四、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学院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渐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现有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实验区项目2项、省级特色专业1个。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海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课堂联动、“三训一体”实践教学、“六个一”应用型毕业设计(论文)等,构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海西区域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如法学专业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实践性课程,将案件剖析、法庭设计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专通识教育结合、双课堂体系联动”模式,第一课堂体系强化应用型教学环节和拓展通识教育课程,第二课堂体系打造“商务嘉年华”体验学习与社会实践平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建成拉练式实践平台与应用型毕业设计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学院综合教改试点班采用1.5+0.5+2的培养方案,实行大学科、双模块、小班化教学,培养厚基础、宽视野、高素质人才。

实践育人成效初显。学院充分发挥阳光城集团强有力的产业优势,加强校校、校企、校院(法院)、校地合作,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目前共有实习基地117家,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在专业竞赛中表现优异。(学生参赛获奖情况见表2)

表2 2011、2012年学生获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

序号

奖项

获奖人次

1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

5

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福建赛区一等奖

8

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福建赛区二等奖

5

4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福建赛区三等奖

9

5

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银奖

3

6

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铜奖

18

7

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

3

8

福建省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三等奖

3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二等奖

5

9

“用友杯”榕城高校沙盘邀请赛二等奖

5

10

“用友杯”榕城高校沙盘邀请赛三等奖

5

11

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1

12

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5

13

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三等奖

13

14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闽赛区决赛一等奖

4

推进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工程是高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和显性指标。学院鼓励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在资金、政策、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现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4项、院级精品课程21门。学院加强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过程指导与管理,提升项目质量。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在团队建设、教学水平提升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真正让学生受益。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高校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障。2012年1月学院新设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教务部、教学督导组“三驾马车”的合力作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实施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体系”;将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强期初、期中、期末常规检查,并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试卷等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检查整改效果,实现质量监控的闭环管理。本学年,学院增加了毕业论文查重与盲审环节,严把质量关。

五、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开展“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试点”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自助型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两项省政府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优化培养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多方引进高级人才。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订《聘任学科学术带头人暂行办法》、引进人才特事特办和薪酬激励制度等,本学年从省外高校引进教授1名,从美国引进教授1名,聘请8位省内中青年教授任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式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

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学院制订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实施“三阶段”师资培养机制。第一阶段岗前培训,开展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导师工作等主题的专题培训,通过专家指导、多轮试讲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渡过教学关;第二阶段在职训练,开展教学观摩、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最佳一节课竞赛等活动,举办科研项目申报研修班、学术沙龙,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第三阶段重点培养,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境内外重点高校研修访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设置了教学优秀奖、科研优秀奖和服务育人奖,对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与教师薪酬动态挂钩。推行“低职高聘”制度,充分发挥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的激励功能。

六、提高科研水平,致力服务社会

为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2011年9月新设科研部,加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系,规范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活跃学术氛围,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科研能力明显增强。青年教师在多类科研项目申报中取得新成绩。本学年获得省社科规划立项4项,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2项,省教育厅课题立项13项,立项数较上年增加15项。教师积极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著作,多篇论文被SCIE、CSSCI、CSCD收录。

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突出产学研相结合导向,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持续关注海西建设与平潭开放开发研究,学院教师承担福建省委重点调研课题“关于拓展闽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研究”《平潭综合实验区“五个共同”两岸合作新模式研究》综合报告撰写工作,阶段性成果三次获省主要领导批示,该报告获得2011年福建省重点课题调研报告一等奖;举办由海峡两岸2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参加的“ECFA框架下平潭开放开发与两岸经贸合作论坛”;出版《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合作共建模式研究》。承担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建设研究”项目;受邀参加政府高层培训授课,本年度承担中国商务部主办的受援国官员培训授课讲座7次;4位教师作为评审专家参与“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2位专家教授分别担任晋江市政府和省公务员局顾问。

七、扩大对外交流,推进对外合作

学院倡导开放式办学理念,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加强与境内外高校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拓宽办学视野,提升办学水平。

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世新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已选派三批师生赴台研修学习;组织考察团分别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等10余所境内外知名高校考察学习。

举办“全国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年会”、“海峡两岸高校学生营销策划大赛”、“海峡两岸民办教育暨后大众化时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以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专家研讨会”等多场盛会;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师生交流并同台表演。

积极推进“双百工程”(百名名师、百名实务专家进校园),邀请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台湾暨南国际大学校长许和钧教授、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华教授、恒安集团总裁许连捷先生等专家到学院讲学;聘请清华、北大、浙大等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累计41人);开设名师讲坛49讲。

八、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创业创新

着力推进全员化的促进就业工程,深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我院在福建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获评优秀。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8%。

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制定并实施了贯穿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规划,举办就业大讲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就业训练》课程入选院级优秀精品课程。新建成省内一流的集就业导师视频咨询、远程面试、职业测评、职场训练为一体的就业一站式体验中心,对学生进行全真职场训练,切实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充分挖掘就业岗位。集中整合实习基地、网络招聘等资源,调动专业教师和校友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举办多场校园就业咨询会、百家企业大型招聘会,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交流平台,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以专业、班级、宿舍为单位,建立就业信息工作小组,为毕业生发布6000多个岗位信息。

鼓励支持创业创新。学院设立100万元的创业基金,每年扶持10位毕业生自主创业,并配备创业导师予以全程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业院选课,邀请省内知名创业导师、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开展创业讲座培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团省委YBC扶持青年创业的计划,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大的平台。

九、推进文化传承,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秉承福州大学的优良传统和阳光城集团的企业精神,以文明修身工程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致力培育阳光精神。倡导“责任、真实、阳光”的人才培养核心价值,全院师生积极投入到“社区服务”、“法律援助”、“农民工子女义务家教”、“闽藏青年育才工程”等志愿服务活动中,荣获“福建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福建省红十字人道荣誉奖”和“支持中国举重事业特别贡献奖”等称号。

推进文明修身工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和倡导“文明乘车”、“身边垃圾我带走”等品牌活动。开发通识课程,组织以“德、博、雅”为主题的通识教育,以中华文化精华陶冶学生品德和文明素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院现有科技学术、文化理论、艺术体育等24个学生社团;有歌手队、舞蹈队等7支艺术团队,在福建省、福州大学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育商务精英,展阳光风采——阳光学院商务嘉年华活动”荣获2011年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形成良好教风学风。大力倡导以“敬业爱生”为主题的师德文化,全面推行新型导师制,要求教师当好学生的“守护神”,推进师德建设上新水平。学风建设在规范管理的同时,重点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管理上下功夫。推行“课前十分钟”进教室活动,121个班次参与,参加活动的班级课堂考勤准点到课率都在95%以上。加强诚信和自律教育,开展免监考班级创建活动。

十、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院在过去的一学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尚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学科专业发展不够平衡,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不多,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数量偏少,师资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五是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内涵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学院将进一步抓住机遇,顺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大力推进以下“五大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工程,建立科学规范、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培育工程,继续培育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方案;四是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并实施领军人才与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五是大力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打造具有阳光特色的校园环境,努力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二○一二年七月三十日

新媒体 NEW MEDIA
官方抖音号:ygxy2001
官方微信号:ygxy2001
官方微博号
掌上阳光